頁巖氣的大規模開采,改變了美國的能源格局。如今,頁巖氣也成為全球乙烯市場的新生力量。日前,在美國休斯頓召開的IHS全球石化大會上,IHS化學公司副總裁馬克·埃拉莫表示,原油和天然氣之間巨大的差價已經令北美地區乙烷制乙烯的營利能力再次突顯。當前業界已經達成共識,北美頁巖氣開發將影響未來5-10年全球乙烯及下游衍生物的投資格局。
應該說,頁巖氣產業的發展早已讓北美成為全球石化低成本的區域之一。充足的頁巖氣資源打破了美國資源的對外依賴局面,其天然氣凝析液產量的顯著增長為市場提供了豐富的乙烷,從而為乙烯生產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截至目前,殼牌、陶氏化學、雪佛龍、菲利普斯化學等都已宣布即將在美國新建基于頁巖氣的乙烯裂解裝置。
美國乙烯生產的崛起,甚至對極具價格優勢的中東乙烯市場也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中國的優勢在哪里
相比之下,我國乙烯價格國際市場貌似毫無價格優勢可言。近年來,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不斷上漲,我國乙烯制造的主要原料石腦油的價格也“節節攀升”。據行業統計,單純就乙烯價格進行比較,我國與中東和美國的價格差在2000元人民幣/噸以上。這樣的差價不禁令人擔心。
但是,中國石油規劃總院煉化所所長孫寶文告訴記者,實際情況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嚴重。無論是美國還是中東都是利用乙烷制乙烯,的確是對國內乙烯系產品具有很大的沖擊。但是我國利用石腦油作為原料裂解,除了產出乙烯系產品外,還會生產丙烯系、丁二烯系以及芳烴系列等產品。如果加上這一部分產品的市場價值,我國乙烯行業并非一點優勢也沒有。
原料多樣化之路已探索多年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我國各煉廠已經在乙烯原料多元化等問題上做了很多努力。
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乙烯產能為1569.5萬噸/年,在美國之后居世界第二位。
由于受到資源限制,我國乙烯原料以石腦油為主,其次是輕柴油、加氫尾油,乙烷和丙烷等所占比例很少。數據顯示,石腦油在原料中比例約占64%,加氫尾油約占10%,輕柴油約占10%,國內乙烯原料的90%來自于煉廠。乙烯生產原料單一、成本偏高問題早已不新鮮。隨著石油資源短缺、油價上漲和油品重質化、劣質化等影響,乙烯原料的單一化也成為影響我國煉化生產的主要瓶頸。
為了解決乙烯原料優化問題,2008年,鎮海煉化首次提出了“分子管理理念”。經過兩年的攻關將兩套裝置由煉油型成功地向煉化型轉型,優質的加氫裂化尾油年產量增加了40萬~50萬噸,原料芳烴指數(BMCI值)大幅降低。同時,鎮海煉化通過分子結構分析的研究,將焦化汽油干點由180℃提高到240℃,并單獨進行加氫,將低值產品轉變為優質裂解原料,增產約30萬噸。另外,他們還建成投用兩套輕烴回收裝置,主要從常減壓、催化重整、對二甲苯、加氫裂化等裝置排放氣中回收飽和LPG組分用作乙烯原料,每年約增加輕烴裂解原料20.5萬噸。除此之外,鎮海煉化優化利用干氣資源,主要從催化干氣、Ⅱ輕烴富乙烷氣及歧化尾氣中回收富乙烯乙烷氣,為乙烯裝置提供低成本的優質原料。
除了鎮海煉化外,大慶煉化、撫順石化、遼陽石化、吉林石化、蘭州石化、獨山子石化等也根據各自乙烯裝置的需要,開始進行乙烯原料優化工作。
應該說,裝置改造、原料利用多元化等只是提高商品競爭力的方式之一。產品結構調整也是行之有效占領市場的另一個好辦法。孫寶文表示,未來我國的裝置要在產品結構上下功夫,比如盡量避開聚乙烯、乙二醇等產品的生產,在一些碳三、碳四和芳烴等液體化工產品上下功夫。
除此之外,可否利用我國自身的資源優勢,從原料開發入手,從而真正解決中國乙烯國際競爭力的問題?
煤制烯烴技術將成突破口
2011年1月,作為世界首套煤制烯烴商業化示范項目,神華集團年產60萬噸的煤制烯烴成功投產并進行商業運行,為我國乙烯原料多元化的道路開辟了新的領域。業內專家表示,我國煤炭資源豐富,具有絕對的價格優勢。利用煤制烯烴技術生產乙烯要比石腦油制乙烯便宜2000元/噸左右,在價格上也頗具競爭力。
隨著我國頁巖氣的勘探開發進程不斷加快,專家表示,未來我國利用頁巖氣制造乙烯也不無可能